随记存档 2021.7

生活

7.1: 从昨天晚上开始脑子里回旋一首歌但是找不到,就记得吉他一直在下行,就像瀑布一样,向下,向下。幸好我这几个月一直在毛象记听歌tag,一下子就找到了,是Dire Straits的sultans of swing

7.1: 桑乔去曼联了,其实我对这个球队还是有一些好感的,不是来自于场上,也不是来自于球迷,主要是从小带着我玩的小舅舅是曼联球迷,小学有个朋友也是,高中的好兄弟也是。天天给我讲红魔精神,耳朵都长茧子了,现在想想还略微怀念,那种“伴我成长”的感觉。我当然是反对他们而支持了阿森纳,对我而言,弗格森vs温格。是两种人生态度……

但是我还是有点记仇的,除了联赛的仇之外,香川真司和姆希塔良被球迷网友骂了这么多年,这件事我无法原谅。尤其是香川真司,因为伤病之类的原因没能快速圆他们一个冠军梦,又有什么错呢,到底是怎样的“精神”会讨厌香川这样的球员………

7.2: 工程学奇迹(?)冰箱压缩机又神秘地自愈了,以每天降2度的速度恢复了正常。这一周扔掉了储存的60%的食物,不过用剩下的总算是做了一顿饭。番茄炖牛腩,沙茶虾仁煲豆腐,醋溜白菜。

7.5: 今天对象忙得很,我放假在家闲着,本来想去图书馆办卡,但是图书馆今天休假了,于是我就在卧室关着门玩switch上的星露谷。一个下午过去了,对象以为我在外面闲逛,傍晚打电话提醒我回家路上买菜,见我哐地一下出来,才发现我压根没出门…家里蹲最终奥义:让家里人觉得自己出门了但其实在家打游戏。

7.5: 饿懵了,点披萨,稀里糊涂下单,没看清十种面饼里第一个选项居然是gluten free的。好不容易深夜放纵一次,吃到嘴里却没有面饼那种带着油腻的韧劲了。就像逃了学却发现网吧今日停业

7.6: (因为又想买相机了)这段话让我琢磨了好几天:正因为行业不再生产胶片相机了,爱好者圈子才会格外重视胶片相机的“可靠性”和“简单设计”,追捧纯机械操作的六七十年代相机,而不喜欢“电子元件过多”的后期机型——因为电子元件总有一天会坏,甚至电池都会因为技术改良(汞碳)而无法获得……

琢磨的结论是可能无法找到一台“完美的胶片单反”了

7.7: 最近睡前经常脑子里冒出花儿乐队的静止:空虚敲打着意志,仿佛这时间已静止,我怀疑人们的生活,有所掩饰。

这首歌有种奇妙的少年感。就好像一个人一旦跨过某条线就再也没有了的忧愁,也妙在,这几件事情都随年龄增长离我而去了,空虚被疲惫替代,意志被意思替代,上了发条无法静止,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暴露在毫无掩饰的射线下。没法再躲在某处看“人们的生活”了,只有小朋友才配得上这茫然的空虚

各个地方的社会新闻都气得人牙痒痒,这种感受日益加剧而看不到尽头。似乎寂寞的电视机一旦被“我”开启,那么“人们的生活”就吞噬了静止的观察。从这个角度,我很难想象一个人彻底真诚地参与当下社会问题讨论而不感到巨大的难以名状的沮丧。

上个月在朋友家吃饭,有朋友可以敞开了聊是开心的事,但是聊到政治不例外的会集体沮丧失落。希望的世界,不太坏的世界,比现在稍微好点的世界,都和现实隔着一条跨不过的沟。就连加速的列车也让我很沮丧,临走时候我即兴给朋友讲了个黑色笑话,这个笑话让我难过了好几天:想象一下中共垮了的这一天,但是想象一下这一天终于到的时候你已经65岁了,剩下的时间不如过去的多

7.8: 从前,以为乌鸦:黑暗神秘,夜里敲我窗子,说,“Nevermore”
现在,我看乌鸦:形容龌龊,天天翻垃圾桶破坏市容,在窗外大叫好似骂街

7.9: 今天晕乎乎的,体验了现实版的星露谷里的“如果今天体力耗尽,那么明天总体力减半”的设定

7.10: 最近不管是谁来家里玩,聊到夜里都是关于政治的沮丧内容。似乎原来还不是这样。比起绝望更可怕的是越来越绝望

7.14: 小时候住的地方在一条小街深处,街口是一家平价烤鸭店,适用的是“小撮一顿”这个消费场景,晚上鸭火不断,三五根大绿棒交错中,空气里满是油脂香。雨天里,屋檐下堆砌熏鸭用的果木散发很好闻的味道,像老房子

7.15: 继上周见到河狸之后,今天又见到了浣熊

7.15: 趁人忙,猫最近竟然趁不注意开始偷嘴吃桌上的食物了,非常卑鄙,欠管教了。这周几天已经分别偷吃了烤冷面,烧鸭,面包片,和西班牙蛋饼

7.17: 跟风,在赖床的时候看完了村上春树的《驾驶我的车》,被吸引是因为名字的Beatles歌我很喜欢。故事很短,很有意思,探讨了一种窥伺他人内心而不得的失落和慢慢失去一件东西的痛苦。

7.19: 下午工作困死了想喝冰咖啡,倒了3 shot的冷萃才发现家里没有牛奶可以兑着喝了,这时我想其实可以做冰柠咖,就加了几滴罐装柠檬汁,浓缩咖啡配浓缩柠檬汁,触碰到舌尖的一瞬间整个人都醒了。

7.20: 看到朋友圈的暴雨大水照片,心里难受得很,没有适当的预警的水就像之前读到758板桥洪水的报告文章里那样。不幸中之万幸是家里那边现在还没有发水,但是暴雨一直下

7.21: 加班加班,审稿审稿,加班审稿

吃了顿Domino’s pizza。
想起几年前电影系的学长对我讲,自己搬出去住的话注意不要陷入the domino’s life,我问什么叫domino’s life,学长说就是每天缩在屋里瞎忙到饿了点披萨外卖。我说不会,我都没吃过domino披萨。但是自从这个对话之后,domino就变成了我的guilty pleasure,也是敲响赶工进深夜的油门……

不过学长倒是脱离了他的domino生活。后来在他家借住的时候,有时候半夜见到他带着耳机听着朋克煎一块牛排吃。美国人生活缺乏联系,毕业之后就真的可以永远没有音信了

7.22: 胡辣汤真的不太好喝,前几年回家姑姑从早集来了一袋子回来,我才喝过一口这最正宗的胡辣唐。爸妈不喝,其实家里人也都不喝,爷爷奶奶不喝,连姑姑本人都不喝,剩下的只好喂了狗。也不知道胡辣唐和狗谁更委屈

7.23: 原来我调Whiskey Sour的配方一直错了,IBA标准就是波旁柠檬汁糖浆3:2:1,我把两份柠檬汁记成了2滴苦精,所以一直觉得这是个超苦的厚重浓郁的喝法。想来是因为我对sour的理解有问题,这个词总让我觉得是酸苦,其实就是酸而已

7.23: 今天恰巧看到两个做新闻的朋友都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刊登的稿件,一个是关于金融etf,一个是回顾甬温线事故十周年。心里不是滋味,给写社会新闻的朋友留了言说很感激能用中文读这些采访,顺便翻了翻微信。说是朋友其实也不熟,但是微信里往上翻,发现有一些分享给我的她自己写的小说,笔力遒劲,读来很震撼。最后一条对话是2016年采访了我几个小问题,之后问我最近有没有写东西,我没回复。看到这就忽然很难受。我哪有写东西,我的生活完全没了根系,河水,田埂,泥巴墙,哪怕是城市的破灯,夜路。人行桥,餐桌上的葡萄香椿雪里红,在我脑中都是抽象的,不必触碰到的物件,生活得很物质,没有物品之外的经验,连书都未有读了——我哪还会写东西。愤怒没了疑问没了荷尔蒙也少了,我成了个什么东西

7.25:

昨夜看武侠,想到小时候看的七侠五义,稍微复习了一下五鼠闹东京,看到传说御猫与五鼠的故事灵感来自于一幅猫捉鼠的画,感觉颇有意思……

一早上被猫又踩又抓叫醒了,床上无端多了一只小老鼠玩具。紧接着发现地上也有小老鼠玩具,厨房也有……直到看见餐桌边上的狮子头套,才明白这小厮竟然趁夜掀翻了玩具箱的盖子,偷偷撕咬开了一包玩具来耍!给我上眼了一出真正的五鼠闹东京

仔细一看,确实是黑白棕灰蓝五鼠。上了床的钻天鼠,床边的彻底鼠,盒子里的穿山鼠,厨房的翻江鼠,最后是盒子边,仪态最完整的棕色锦毛鼠白玉堂。而我们这只御猫,与五鼠打成一片不亦乐乎。把钻天鼠带给胖包公(我饰演)并亲自上刑之后,进殿面圣(对象饰演)在对象怀里睡成一团。好个展熊飞。侠也

7.26:今天久违地游了泳,早早吃晚饭,逛了桌游店,晚上看了奥运,研究了桌游规则,好健康向上的一天!

7.27:小时候看孔令辉的横板很帅于是学的横板(当时流行还是直板),还没学精就不练了
后来看王皓的直拍横打很帅于是改了直板,因为喜欢我的横拍拍子(红双喜炭素黑拍柄,真的好看)而用横拍直握,不会正推只会反推和反手横打。顺便把横板正手忘了。好拧巴
后来因为不会正手没有攻球手段开始练切削,好像是因为世锦赛看了某个韩国削球手的比赛。又改回横板削球
最后大学时候换了块牌子发现之前拉不出弧圈是因为胶片过期了,练了练正反弧圈
最后就什么都不会了,俗话说,武功练得太杂了就废了

7.28:工作一天,饭后游泳,桑拿一蒸,舒服得很,在late 20s体会到了社畜的简单快乐。尤其是那个桑拿,小时候不能理解木笼蒸自己有什么舒服的,宁愿多游会儿泳,看来是那时候过得不够累

7.29:

世界上的音乐/书,就算时时刻刻听/看,到死前也穷尽不完,哪怕只拿重要的也要看很久。如果距离世界毁灭只剩一天了的话……这感觉好难受

如果世界还有20分钟毁灭但是我必须读完战争与和平才能拯救世界,怎么办才好呢(原来这就是整个故事的题眼

7.30: 心里跟自己较劲,身体也跟自个过意不去,无中生有的过敏反应(难道是late 20s身体机能下降了……

影视

7.4 哥斯拉奇点。看到了第七集,打斗和解密真精彩!AI也超可爱(好想拥有)。李导师对新研究这么supportive,可真羡慕死我了

另外的感想:Orthogonal diagonalization(可以扭转时空!)居然这么强。四舍五入,我之前教线性代数的时候就是教了大家如何打败哥斯拉

7.13:

看到批评冯小刚的文章,想起去年看甲方乙方还看得我落泪,不知道是人变了还是时代变了(设问句:答案是都变了)。幸好不变的是,葛优演戏真的太厉害了

有点怀念小时候年底/春节去电影院看葛优电影的时候,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儿的葬礼手机,加上小时候看了好几遍的编辑部的故事(看他追葛玲可真着急)和因为某些原因前年才看到的活着

尤其是甲方乙方里,葛优演的是一种还没有劣化的京味儿,不全是王朔的大院气,也没有老炮那种人造局气,是属于这个城市那一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这个感觉,似乎要么被金框子裱起来挂在拆迁起高楼的三套房里,要么假惺惺画在手机壳上,要么随着建筑废料在深夜走六环离开了。人已经活不成李东宝,姚远,或者张大民了。只剩下冯小刚在冰湖上打群架,缅怀他的军大衣

7.17:

在电影院看了FSN天之杯第三部,感觉很不错,比起前两天在家补的前两部,人物情感渲染做得好多,虽然没玩过游戏也看得很感动。不愧是Fate,一边有庞大的世界观,一边故事和人物关系(姐妹etc)写得很扎实感人。看完了就有种不愧是你啊蘑菇的感觉。甚至想回去把没看完的ubw补完

电影结尾看到橙子,又又又瞎想,想看魔夜电影/续作.

虽然但是,每次被提醒也不得不感慨月世界给我的震撼和感动,高中时候看空之境界简直惊为天人,虽然故事甚至都快忘了,里面的一些概念和公案还时不时浮上思绪。追Fate Zero的时候和对象发几百条短信讨论剧情,很荣幸现在还在跟她讨论,不用发短信了因为每天面对面!魔法使之夜第一次玩(或者说“读”)先慢慢打,后面越来越上瘾一发不可收拾,到了结局淡淡的晨曦里,我这边已经是早晨五点,和草十郎一起疲惫又释然的感觉少在有别的游戏里体验过。第二次和对象一起玩又是打到天蒙蒙亮。

但还是有两点遗憾,一是在对幻想的东西最着迷的高中时候,没有玩FSN。当时下载了盗版玩了几日传给了朋友玩,看他玩后面的剧情里跟saber谈恋爱内容感到没兴趣,看了看动画前几集也没有fz带劲,就自己也没有玩下去。其实现在觉得也还好啦;第二个遗憾是看了幻想嘉年华之后虽然很好奇但是没玩月姬。有些东西可能20岁前玩和20岁之后玩感受就不一样了。那段时候还自己觉得内心很成熟不喜欢热血,但现在想想当时还是感情很充沛的。真的成熟一些了感情更平静了一点也不好,很容易感到无聊和疲惫……

FGO另说,虽然因为不懂日语在日区没太能享受剧情,但是……手游形式(尤其是穿插的这类战斗和收集)不太能打动我

游戏

7.4: 玩了玩switch上的SNES模拟器里的几个92-95年间的游戏,也太好玩了吧!之前没有反应过来的发现是运动游戏的机制具体这么多年其实一直没有变过

《超统构足球》和实况其实没太大区别(面对球门的视角反而更合理)
《网球扣杀》这游戏好丝滑,发球需要先抛球再击打根据时机力道不同也很好玩
《马里奥赛车》其实本质上跟现在也没啥区别……

7.5: 放假,在星露谷里逼自己996(伐木到力竭

7.6: 星露谷。玩完了第一年第一个季度,因为木头和铜矿不够,也没养上鸡,也没学会砍大树,闷头干活没怎么说话也没送人礼物,跟大家关系都比较单薄,舞会并没有舞伴……

在自家院子里清理木材晕倒一次
从矿井里杀怪出来凌晨两点了困倒一次
养到了猫
攒了好多钱,结果买了根玻璃钢钓鱼竿

说好的休闲呢

7.8:

现实:邻居家养鸡太吵了天天嘎嘎嘎叫,想宰了它

星露谷:攒了半年的钱终于建得起鸡舍了!激动到熬夜看鸡舍落成!给鸡起了名字并每天pat!

7.20:

星露谷里玩到了第一年冬天,Robin在镇子里发任务,要征集1000个石头,于是我每天从早到晚泡在矿井里挖石头/打怪,打到12:40准时离开矿井,刚刚好夜里两点能走回家睡觉(再晚就晕倒在路上咯),睡到六点起床打理下鸡窝牛棚,继续下矿。直到有一天为了做别的任务,晚上十点半提前从矿井出来了,触发了Maru的剧情一起用望远镜看星星

感觉很不好意思,理论上来说我还算是在攻略Maru呢,且不管是不是有一搭没一搭吧……我居然因为挖石头连续错过了十几天这个剧情。也许Maru她爹警告我时候说的对,我这种没出息的人应该离人家远点

越来越觉得我在游戏里是个无情的种菜/挖石头机器了……这样下去还不如继续在游戏一开始那个亚麻(伪)工作呢,至少不会隔三差五累死在路边树下

工作

7.1 为资本家卖命的科研工作
以为:复活恐龙,制造核武,编写天网,造时间机,危害人类安全
其实:写SQL啦

7.13: 导师发邮件问我论文接收了没,其实已经被接受了,但是之前没告诉他。快乐会传染,我不慷慨,等高兴劲过了再跟你说。

7.16:

看了朋友的phd答辩录像,最后感谢了好几页满满的照片墙,给感动得稀里哗啦的。家人朋友啊,虽然我们深夜钻牛角尖做实验的时候是一个人,但是这些年总有背后支撑我们的东西。之前学长毕业答辩的时候还是线下,讲完这几年的总结感谢了父母和奶奶,就坐在观众里,我当时也是眼眶就湿润了,感觉学长毕业之后就好像人又回到ta的社会关系里去,天空都更晴了。好羡慕。

其实对那顶帽子也真没有太大执念,现在的动力是明年可以把自己放生,感谢一下支持我的人们。想象一下爸妈也在观众里努力试着(但并不能)理解我讲的东西的样子……

7.16:

午休时间给期刊审阅论文,我挺享受审稿工作,这几年审了好多

之前和对象讨论审稿这个免费劳动的问题,对象说有价值的劳动应该有酬劳,毕竟出版商赚那么多,应该支付花费了大量时间的审稿人一些薪酬;我反对说我认为免费审稿是学界的高尚义务,代表了审稿人不以薪资而是以学科发展为目的劳动,类似慈善而不能因为资本家的存在/收买变成付费/雇佣关系。现在想我发现,进行这个对话的时候我还比较无所事事,有大把闲时间来审稿,所以自然地认为“无偿也是好的”,其实是把审稿的意义作为我自己聊胜于无的学术意义的补充。就好像鸡块蘸酱组合里,鸡块不好吃酱很好吃,如果酱是免费的,那这个组合还有享受的意义,但如果酱需要付费,那么酱也不值鸡也不值了。最近忙起来发现时间并不是无限的,审稿也需要给自己计时了,更同意对象的话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