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达郎 11.1
拜reddit热心人(链接)所赐,我终于搞了几张山下达郎来听。我觉得他真的太会写旋律了,歌曲都有种清新又抓耳的感觉。这两件事都做到还挺难的。70/80年代的歌还是很明显带有年代感,人声的重唱和放克律动,也无怪vaporwave们抓了很多他的歌来remix。嗓音我也很喜欢,听着很舒服,就算在Jody这种音很高的歌里也不奇怪。而且英文咬字太准了。做好了写文档的准备,但是光听歌了到现在也没动手…
Table of Contents
似是故人来 11.2
罗大佑的歌总害我夜里睡不着。今天没听他自己唱,却是听给梅艳芳写的似是故人来,唉,真是好歌。只恨我不懂粤语。
老歌 11.1
最近睡前把手机放在枕头下听蔡琴,有种熟悉的模糊质感。就像世纪初父母单位公款去“开年会”,在郊区的会议中心住下一晚,大人们开会喝酒,之后去棋牌室打牌,孩子一起游泳,回到客房躺下,隔着薄薄的墙,听见一层卡啦ok厅里悠悠转转传来的歌声。
故乡啊故乡,北国之春已来临……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
英雄骑马壮,骑马荣归故乡……
客房的窗总是漏风,但远离市区的夜晚确实很黑,夜风里我就这样睡着了。啤酒瓶倒在地上哒哒哒的声音里,歌声越来越跑调,似乎醒来我就也变成了客居异乡不胜酒力的科员
For You 山下达郎 11.3
好喜欢这张专辑,轻快舒展的Synth Funk,就像没有烦恼一样。山下达郎的嗓音有一种清爽的质感,尤其体现在很多歌曲里重复同一句许多次也不显得腻烦,反而很有感觉。或者说,这张专辑里许多歌也只有完美的演绎水平才能撑起来,比如Morning Glory里的上行的”Morning Glory”半句,和Music book里下行的“Oh Music book”半句,如果感觉不对整首歌就没意思了。
11.5 昨天自我演习了好几遍如何回答萨克斯老师的问题“你学的目的是啥”。我想说我希望未来一两年内能做到自娱自乐的水平,拿起谱子不会因为吹不出来而气恼,具体吹什么我倒是没想出来,因为我日常听的都是tenor,而我手头的破管子是alto。今天在听John Coltrane的Ballads,忽然觉得这类jazz standard的独奏是一个可以追求的目标,打算下周问问老师,大不了换一个tenor管好了?
The Lost Album(John Coltrane) 11.8
今天在听这张尘封了55年才重见天日的专辑,专辑名来自于他的话”I start in the middle of a sentence and move both directions at once”,这话太有意思了,同时探寻过去和未来。至于科川的演奏风格,我对比了一下Milestones(1958), my favourite things(1961), 11383(1963)和a love supreme(1964) ,大概能听出即兴的风格变化了,以我这个水平能品出这一步就很开心了。Adam Neely这个视频讲得也挺好的
Beatles 11.8
有趣的发现这张精选集虽然歌多但是因为Beatles的歌都特别的短(2分钟平均),每一面也就是16分钟左右的长度,比起盘面能装下的22分钟空了好多
won’t get fooled again (the Who) 11.11
夜里脑子在放这首歌the Who的won’t get fooled again, 歌词有一段是这么唱的
I’ll tip my hat to the new constitution
Take a bow for the new revolution
Smile and grin at the change all around
Pick up my guitar and play
Just like yesterday
Then I’ll get on my knees and pray
We don’t get fooled again, no, no
这让我想起胡安·鲁尔福的短篇小说《我们分到了土地》,我们骑着马背着卡宾枪走过炙热的荒原,焦烤下谁也不想再开口,他们夺走了我们的枪,我们的马,我们的雨水,最后我们得到了一片烤盘一般的荒芜土地,我们的土地在悬崖的另一边。
胡安·鲁尔福的小说简洁而直接,像是木刻雕画,描摹出佩德罗·巴拉莫死去的脸,教父的枪,老马蹄下踏过的炙热干燥的土地。或许富恩特斯写《最明净的地区》里宗教与世俗,土地根源于阶级摩擦的社会群像才是墨西哥一副更完整的画像,但是我心里更喜欢前者,就像热沙里的一根枯草,荒谬却牢牢扎根,仿佛它最有资格说,
Meet the new boss
Same as the old boss
Cocteau Twins 11.12
太梦幻了,Fraser的声音像云雾一样,时浓是淡,有时是一缕烟,有时是网用力收紧。我怎么之前没听过呢。查了下Beach House确实是受了Coctequ Twins影响很大。CT还给王菲写过歌一起合作过
Bud Powell 1962 Stockholm-Oslo 11.17
Bud的一张现场录音,全部是钢琴solo。我之前听的都是他在乐队的演奏。这张凸显了他钢琴phrasing的厉害,很丰富精彩,充满惊喜
Giant of Jazz Lester Young 11,20
这几天早饭一直在听这一张的A面,有我很喜欢的it’s only a paper moon. 今天听B面,都是婉转优美的曲子,一上来的east of the sun太动人了,想拿来练一练。这就两周萨克斯上了两次课学了不少东西,现在能听明显分辨出Lester怎么play behind the beat了,不知道练得好一点了之后能不能租一把tenor来吹吹。
11.21
昨天开车在听Giant Steps,慢慢领悟了Coltrane转调的妙处,整首曲子又怪又舒服。新收到了之前买的Ballads这张碟,又是另一种滋味。似乎,向后看,是从熟悉(song books)中制造新意(即兴);向前看,是从新意中寻找熟悉。Start from the middle of a sentence and go two directions at the same time。我悟了
11.22
早晨在听Freddie Hubbard的精选集,Freddie是我喜欢的小号,尤其是他演绎的body and soul。之后突然想起来我的萨克斯老师也叫Freddy,并且出过好几张专辑(本职是长号手),去听了听他几年前(学生时代?)的作品,发现jazz/hiphop/classic/latin什么都有,还挺好听的。
11.23 Lullaby for 52nd street (Bud Powell)
今天睡前听到了这张选辑,录音质量不是特别好,但是我很喜欢标题和封面。纽约的52街上曾经有许多爵士酒吧,包括Birdland,这张选集名就取自lullaby of birdland。Apple music上标注的artist是Bud Powell and Paul Chambers。我很好奇:Powell和Chambers到底是哪一年一起合作的呢?这是个完美的半夜不睡觉研究课题。
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实在找不到记载。首先,这张选集的信息少之又少,找不到发行号,出版公司也没有相关信息,甚至discog上都没有收录。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听录音质量来看是现场录音。从时间上来说,这两人确实有可能在52街演奏过,很难缩小范围。从音乐角度,Bud Powell也确实录过几个不同版的Lullaby of Birdland和tea for two,但是没有一个是和Paul Chambers合作的。
搜索一番无果后,我想到了最笨的方法:去听Bud演奏的各个版本的lullaby of birdland和tea for two,进行对比看看这些曲子是从哪里选出来的。最后找到是Birdland 53这张碟,说明是1953年在Birdland的录音。但是Birdland 53里分明列着贝斯手是Oscar Pettiford(一些曲目)和Charles Mingus(另一些)而不是Paul Chambers。这张碟本身也是扑朔迷离,找不到具体出版信息,不过我顺藤摸瓜,终于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在另一张名为broadcast performance 1953的专辑discog信息里,显示这些曲子应该Bud是1953年2月7日和14日分别在Birdland录制的,并进行了广播,7日是Oscar的贝斯,14日是Charles的贝斯。这段时间Bud被海洛因问题困扰,应该被“半囚禁”在Birdland主人的公寓里写作和演出。这之后再过三个月,他和Charles Mingus,Charlie Parker,Dizzy Gillespie,Max Roach一起录制了传奇的现场录音“jazz at massey hall”。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张broadcasting专辑的信息里地把录制地点写成了Royal Roosting,经discog网友考证应该是错的,实际录制实在Birdland。而接下来再出版的同样内容专辑里,不光地点错了,贝斯错了,鼓手也错误地标成了Art Taylor(实际上是Roy Haynes)。我猜到最后出版社也搞不清到底是谁在哪演奏的什么曲子,只好说是for 52nd street了。
谜团解开了,这张专辑已经听了四遍。
11.26: 今天在听王菲的精选集阿菲正传,熟悉的怀念和感动,而且白听不腻
Freddie Hubbard 11.28
最近挺喜欢听jazz小号,今天在听Freddie Hubbard,吹的颤音很美,例如这曲Here’s the rainy day,结合了很多长颤音和几个轻盈的滑音,就好像奏者站在窗口思绪起伏一样,为爱情做梦忧伤。
Funny, but here’s that rainy day
小时候有几个朋友吹小号,我有时候也拿号来吹着玩。很喜欢这个乐器本身,黄铜的号管,贝母的键帽,活塞按下去的时候有微妙的阻力,很醉人。就是太难了,唇形和气息都需要控制,我吹起来声音难听极了,他们后来就不借给我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