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香茄子

今天晚饭做了鱼香茄子,可以说买这个砂锅/土锅时候就想做鱼香茄子了,可惜这之前发生了很多事(冰箱坏了)没能凑齐材料。把茄子用很多油煎了一下,土锅里热油炒香葱姜蒜辣椒和郫县豆瓣酱,再炒散一点肉馅,把茄子和酱汁(生抽老抽耗油醋糖2:1:2:2:2和一点生粉)淋料酒大火煲了将近十分钟。太下饭了。

R.E.M.,葫芦娃,袁世凯

今天在随机听R.E.M.的歌,有一首我没听过,叫7 Chinese brothers,歌词很奇怪,唱的是“Seven chinese brothers swallowing the ocean/Seven thousand years to sleep away the pain/She will return, she will return”

等等…七兄弟……这不是《葫芦兄弟》里的水娃么?搜了一下,2008年Michael Stipe接受采访时候讲他写这个歌“…was about me breaking up a couple – and then dating both of them, a man and a woman, which is a terrible thing to do, but I was young and stupid.” 也就是他拆散一对情侣之后分别跟俩人谈恋爱的感受,就像水娃(贪婪地)喝干了海水但是坏了肚子………

问题来了,这两个故事是怎么联系上的呢?

美国有一本出版于1938年的童书5 Chinese Brothers,是基于中国的《十兄弟》故事的重写。《十兄弟》也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故事,而是许多同类故事之一,1959年tvb拍摄了《十兄弟》电视剧,设定在民国初年。在此之前,同一个故事经由传教士,传到了西方成为了《五兄弟》。

回到《五兄弟》故事:一个小孩为了抓鱼,让五兄弟的老大,水系渔夫,含着整个大海。然而小孩太贪心了抓个没完,老大含着海水憋不住了不得不吐出来,结果孩子淹死了。杀人偿命,刑场上五兄弟为了回家看一眼妈妈,轮流上场接受了各种形式的死刑也没法被处决,最后无罪释放了。虽然是脱胎于《十兄弟》,这个故事的角色设定其实有些不同,尤其是从tvb剧情梗概里看,《十兄弟》里的“水”系角色的特质并不是“吞海”而是“哭出的眼泪可以疗伤”。那么吞海是哪儿来的呢?

顺着看了一些民族文学研究,在不同版本里(版本好多啊)水系角色的能力各不同,比如北方有些地区的版本是“吐出江河”,也有哭出洪水的。兄弟们的来头除了自然产生之外还有来自星星的你们版本,甚至反派成分也大不同,有官府,恶霸,甚至袁世凯(比如tvb版)。

更有意思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特异功能故事都是十兄弟类,《民间故事类型索引》里讲,这类故事有两种,一种是“奇能异士来相助”,一种是“兄弟皆好汉”,前者是强调各自发挥能力完成任务,后者是强调团结一心,一般是反对官府。五兄弟的故事虽然远销海外,核心还是非常典型的兄弟皆好汉类故事,而《七兄弟》,也就是葫芦娃,似乎是两类合一了

至于《葫芦娃》是怎么从民间传说衍生出来的,百度知道里有人提到《胡进庆、吴云初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著作权权属纠纷案》,案卷里详细陈述了制作的起源,确实是“1984年……美影厂文学组的杨玉良根据民间故事《七兄弟》,创作了《七兄弟》文学剧本大纲”。

而至于Michael Stipe的背德歌曲,我倒是没有找到“7”的出处。虽然现在市售有《7 Chinese brothers》童书,但是这本书初次发型于1990年,而REM的歌早在1983年就发布了。

在不同的时空里,欲求不满的Michael Stipe吞了海水淹死了人,被袁世凯抓了去,不得不被葫芦兄弟们解救,终于从可汗那里得到了半个王国。

听歌 (2021.6月)

American Pie (Don Mclean) 6.1

实在看不下去论文了,看了一集讲这张专辑的《Classic Albums》纪录片。这张专辑里我最熟悉的歌是Vincent,曲子很好听,不懂英语的我妈都拿来当了许多年的手机铃声,词也写的很有意境。关于这首歌,制作人Ed Freeman说本来制作了贯穿全曲的弦乐部分,但是Don想要“微风拂过窗帘”的轻盈感于是只夹在了最后一节,画龙点睛。反越战的歌曲the Grave当年并不火但是伊战时期被George Michael翻唱成了新时代反战旗帜。Empty Chair这首歌也有故事,启发了Lori Lieberman写著名老歌Killing Me Softly with His Song的歌词(这个“His”是Don)。American Pie这个chorus真的太洗脑了,让我完全没意识到其实Don Mclean主要写的是Vincent这类忧伤吉他弹唱歌曲。
Starry, starry night
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ay
Look out on a summer’s day
With eyes that know the darkness in my soul

Shadows on the hills
Sketch the trees and the daffodils
Catch the breeze and the winter chills
In colors on the snowy, linen land

Now, I understand what you tried to say to me
And 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
And 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
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
Perhaps they’ll listen now

继续阅读“听歌 (2021.6月)”

鲁迅

可能是昨天看了两篇猎人笔记的过,屠格涅夫的叙述者猎人形象一直盘桓在我脑中。这个年轻的乡绅,四处游走打猎,与地主、佃农、农奴和仆佣交谈,言语似乎抽离于这套乡村体系之外,行动又完全合乎身份。并不是批判,而又能引发批判。似乎故意作好奇状记录见闻,给读者一个暧昧的滤镜。比如《总管》这篇,叙述人描述着地主和总管给他的不适感(出于社交的),读者读来是另一种感觉(出于阶级的),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

但是昨天就在想,这个位置暧昧的叙述人(似乎思想抽离于所描述的社会,但是又并没有形成批判),有很熟悉的感觉。今天忽然想到了,是鲁迅的《故乡》。啊,一下子茅塞顿开。虽然鲁迅的笔是更犀利更刻骨的,三言两语把荒谬的社会结构从臃肿中切削出来。因为提倡木刻运动的缘故,某一版的鲁迅选集封面是其木刻的半身像。他的作品给我感觉就像是木刻,细看永远是棱角。如果问对我影响最大的作者,那一定就是鲁迅了。我永远记得第一次读《一件小事》的那节自习课,虽然那时候还小,却也咀嚼了无数次这件小事,从头到尾。这并不是一个寓言故事,不是政治隐喻和指桑骂槐,就是直白地展现出的社会矛盾,没什么可解读的,已经都写在哪里了。从小学开始,这几篇喜欢的文章读了无数遍,以至于后来动笔写东西总有无意学来的一些怪句子,比如喜欢用“也”字。有时候也会琢磨一下,闰土,阿Q,孔乙己,魏连殳,华老栓……的命运

不知道现在的学生有没有必须读朝花夕拾了,藤野先生之外,热闹的戏台子之外,车夫的轮子之外,就像直白地摆在那里的,人的病历,也怕似乎放久了就不在乎了。我怕学校趁孩子自己咀嚼出滋味之前,就把这些文字压成扁平,盖上反帝反封的红戳子,装裱起来做欣赏。就好像小栓的痨病已经有了治。吃下去吧,病便好了。

想到影视作品里的鲁迅,就想起黄金时代里汤唯演的萧红。我对萧红了解的不多,只读过生死场,呼兰河传潦草开了个头。生死场里我印象最深的章节,叫“你要死灭吗”,这是23岁的萧红被软禁时写的,振聋发聩,似乎是王婆在崩溃中的叫喊,也是作者把书页卷起来对世界的一刺。我想象过我23岁时候会如何写故事,事实是我23岁什么也没有写。25岁依旧什么也没有写。日子像一条小河,随着季节丰足干涸。从书本的定义里,我也荣幸地“麻木”了

Martinez

冰箱坏了之后,想到之前开了半瓶的Carpano Antica vermouth和Luxardo樱桃酒可能变质,于心不忍,于是调了一杯Martinez,调法是我瞎糊弄的,没有用冰因为家里的冰全化了。

Vermouth 2份 用的是 Carpano Antica Ricetta
Maraschino 1份 用的是Luxardo
Gin 2份 用的是Sipsmith
Angostura Bitters 3滴

Carpano这个甜味美思真的太香了,有种浓郁的果子糖浆质感,配合樱桃酒和金酒得到了一种虽然很甜但是十分厚重的味道。可能因为温度问题,我这杯并不是特别的“好喝”,但是味道真的很浓郁芬芳,草药味的回味悠长

没找到我的调酒小量杯,今天我的“份”是按照玻璃杯的“小半杯”来算的……兑出来有点多

如果不是因为没有冰,我也想喝一杯Mojito啊

看到这个樱桃酒还可以用来调一款the last word,好想尝试一下,可惜并没有Chartreuse酒(谁家会有这个啊)

炖肘子

今天炖的肘子很香,可惜美国人的肘子(美国人卖的肘子?)没有皮,失去了太多太多滋味。也是今天突然意识到真的缺一个真正的炖锅(之前的微亚炖锅盖坏掉了只能煮面条用了)。总之,炒了糖色用桂皮香叶八角丁香花椒葱姜料酒煮软了放进高压锅压了一个小时,加了黄酱和生抽酱油在铁锅里淋着煮了40分钟,软烂了,两个小肘子本来想吃一个留一个,结果我俩三口两口都吃完了,有点意犹未尽。

小时候吃肘子是顿值得期待几天的大餐,从锅里取出来肉香四溢,充满了小小的厨房。某年有一次父亲的朋友出差来我在的城市,请我随便吃了顿饭,我俩点了几个菜,我一个人吃掉了一整个东坡肘子。那个肘子做得不太正宗,但是咸香酥软,下了三碗米饭。中国城昏暗的小店里,这位叔叔看着我吃完,向我爸汇报说,看给这小子饿的,可能需要增加伙食资助了

松饼

今天早上做了松饼。之前做过许多次,用的都是面粉牛奶鸡蛋香蕉这个方子。今天没有香蕉,看了serious eats的菜谱,用了一个鸡蛋1.5cup面粉1.25cup牛奶2tbsp糖2.5tsp baking powder和一点点盐,做出来还挺蓬松的,配昨天做的草莓酱,美味极了。另有火腿配蜜瓜片

驴肉火烧与河北

看到有人提到驴肉火烧,想起有阵子“老驴头”这个店把驴火带出保定开到了华北各地。我父母是驴火爱好者,还为了吃偷偷去过河间。那时候时不时会去和父母一起吃老驴头,点一份驴火(店里好像不卖焖子),拌凉菜,喝牛肉粉丝汤,香喷喷热腾腾好吃极了。后来越做越丰富,还增加了河间驴火(菜单上好像叫驴肉酥饼),甚至新年还卖驴肉礼盒。不过没过几年,这些店就都渐渐不续租了,生意眼瞧着越来越不行,也不再卖驴肉大礼包。驴火悄悄地撤离,回到河北,很唏嘘,有种“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的感觉。虽不至于技穷,但显然全国人民没有准备好拥抱驴火。

夜里想到吃的,就又有点想家。平时和家里也基本上没有联系,就是每周一两次发发做的饭照片,聊聊怎么处理鸡鸭鱼。大概,吃嘛嘛香也就算是互报平安了。

夜里搜河北美食,搜到了手掰肠。老人们还在的时候,周末经常一大家子人一起吃炸酱面。姥姥做炸酱面总是加许多西红柿做成一锅,不正宗,但是一样咸咸的味道,沾着黄瓜就着香肠,一碗接一碗吃到撑。家里少了几个人之后,姥姥也再没做过炸酱面了。母亲做的炸酱面我不爱吃,太干硬了,拌不下面条。后来我从对象那学了正宗做法,每个月总要吃上几回。却没在姥姥家做过,我记忆里炸酱的味道是那个加了西红柿的味道,人多的时候,桌上还切一盘松仁小肚或者烧鸡……